逸然782
为丰富特需儿童的康复教学形式,常州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科于近日开展“大暑来啦”主题教学活动。通过精心设置的认知沟通、感觉统合、协调精细等康复功能性课程,将传统节气文化与康复训练深度融合,帮助特需儿童在趣味体验中提升综合能力,感受传统文化魅力。精细协调:多样形式中锻炼手指功能精细课以“夏日清凉”为主题,通过多元活动提升特需儿童协调与精细能力。编织蒲扇环节中,孩子们学习经纬交织技法,在反复练习“挑一压一”编织规律的过程中,有效增强手指小肌肉群控制与双侧协调能力;纸巾扇制作时,撕贴彩纸、固定扇骨的动作强化手眼协调;“超轻黏土捏塑莲蓬”则重点锻炼手部肌肉控制,而“涂色拼贴”活动显著提升特需儿童专注力。康复教师指出,此类活动可系统性改善特需儿童的手指功能与操作计划性,助力其在趣味创作中实现能力提升。


认知沟通:节气文化中拓展知识边界认知课通过动画、图片与实物观察,向孩子们介绍大暑的气候特点、民俗传统及养生知识。老师以“为什么大暑要吃西瓜”“萤火虫为什么在夏夜发光”等问题引导孩子观察西瓜切面的纹路、触摸荷叶的质感,在多感官体验中建立对节气的认知。针对智力障碍儿童,课程采用“图片配对”“词汇分类”等游戏化形式,帮助他们理解“炎热”“防暑”等概念,提升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。

感统木工:动手实践中收获成就感木工课以“夏日西瓜”为创作主题,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使用安全工具给木板钻孔、打磨边缘,制作出立体西瓜模型。随后,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清甜西瓜,分享创作心得。自闭症儿童星星(化名)在制作过程中主动与同伴交换工具,语言交流频次较平时增加近一倍。木工课将“动手制作”与“感官体验”结合,既锻炼了空间建构能力,又通过集体分享环节促进了社交互动。

此次“大暑来啦”主题活动,通过“玩中学、学中练”的模式,让特需儿童在传统文化体验中提升了精细动作、认知理解、社交沟通等核心能力。下一步,中心将持续探索节气、非遗等文化主题与康复课程的融合路径,为特需儿童提供更具趣味性与针对性的康复服务,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生活、拥抱世界。(王 洺文/摄)来源:常州市残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