聪颖春风0F
9月13日报道,江苏常州,老人带着孙子出门打工,盘缠花光,走进餐馆求一口饭吃,而老板的做法让老人老泪纵横!老板:“她不要菜,只要白米饭,还不舍得让我用打包盒子,这是真遇到困难了!”网友:这岁数了还带孙子出来打工,这是有多难啊!
信源:AHTV第一时间
“老板地址发一下!我明天就去吃红烧肉!”最近好多网友在AHTV第一时间的报道下面这么留言,他们找的不是啥网红店,就是常州街头一家普通的小餐馆,老板姓张,最拿手的是炖红烧肉——肉得用冰糖炒糖色,炖够一个半小时,烂到筷子一戳就透,香味能飘到街对面的公交站。
网友为啥这么执着?不是因为肉多好吃,是因为半个月前,这家店给过一个老人一碗白米饭,白米饭里还藏着点“私心”。
张姐开这家店五年,每天早上十点准点开火炖肉,这天她正盯着锅看糖色,就听见门口有“沙沙”的响动。
抬头一看,玻璃门外站着个老人,头发花白得像蒙了层霜,手里牵着个小男孩,孩子穿的外套袖口短了一大截,露出的手腕细得跟麻杆似的,眼睛直勾勾盯着灶台,口水都快流下来了,却使劲抿着嘴,没敢往店里迈一步。
老人在门口晃了三圈,最后像是下定了决心,推开门慢慢挪进来。她没敢靠近灶台,就站在离柜台两步远的地方,手背上全是裂口,指甲缝里沾着泥土,攥着衣角的样子,像怕把衣服攥破了:“姑娘,能……能给碗白米饭不?我带着孙子,身上的钱花光了,好几天没正经吃饭了。”
张姐开餐馆这些年,见过不少来求助的,有哭着要借钱的,有张口就要一桌子菜的,像这样客气到拘谨的,还是头一回。
她心里难免犯嘀咕——以前听隔壁面馆老板说过,有人专借“求饭”骗钱,转头就去别的店买烟。
可她往孩子那边瞥了一眼,小男孩正偷偷咽口水,看见张姐看他,赶紧把脸埋进老人的衣角里,那股子怯生生的劲儿,不像是装的。
“要不我给你拿点钱?你带孩子买点热乎的?”张姐试探着说。这话刚出口,老人立马往后退了半步,脸一下子红到耳朵根,摆着手说:“不用不用!真不用钱!就一碗米饭就行,我带回去给孩子吃,不麻烦你,真不麻烦。”
她说话的时候,眼睛一直盯着柜台的瓷砖缝,没敢抬起来看张姐。张姐心里一软,转身往饭桶走,刚拿起一个打包盒,老人又急忙说:“姑娘,别用这个!给个塑料袋就行,饭盒要钱吧?我不用,浪费。”
张姐的手顿了一下,心里酸酸的——哪有人求别人帮忙,还特意想着替对方省个打包盒的?
她没听老人的,还是把饭盛得满满当当,又往饭盒里扣了两大勺刚炖好的红烧肉,肉汁顺着米饭往下流,香得很。
她又从抽屉里摸出两个茶叶蛋,塞进盒子侧边的小口袋:“姨,这肉是今天试菜剩下的,扔了可惜,你带回去给孩子换换口味,光吃米饭没营养。”
老人盯着饭盒里的红烧肉,眼圈一下子就红了,眼泪在眼眶里转了两圈,没掉下来,只是一个劲地对着张姐点头:“谢谢……谢谢你姑娘。”
张姐看着她这样,从围裙口袋里摸出10块钱,要塞给老人:“姨,这钱你拿着,要是明天还没找到活,就再来,我这儿还有饭,别不好意思。”
老人说啥都不肯收,两个人推来推去,最后老人抹着眼泪,才勉强把钱接了过去,攥在手里,像是攥着个特别贵重的东西。
她牵着孩子走的时候,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,孩子也跟着挥了挥手,小脸上终于有了点笑意,不再像刚才那样拘谨。
中午忙完,张姐去隔壁卖菜的李阿姨那儿换零钱,才知道老人的事。李阿姨说,老人是从江苏邳州来的,儿子儿媳去年出了意外,就剩她和孙子俩。
听说常州有裁花的活能挣钱,就背着行李带着孩子来了,可到了地方才知道,花苗还没到,活干不了,带的盘缠慢慢就花光了,连最便宜的小旅馆都住不起,晚上就在桥洞底下凑活。
“昨天她还来我这儿问,能不能要两根烂菜叶,说给孩子煮点水喝,”李阿姨叹着气说,“这么大岁数了,带着孩子在外头,难啊。”
过了半个月,有个老乡给张姐带了袋晒干的豆角,说是一个邳州的老太太托的,说谢谢她那碗饭,现在找到活了,孙子也能吃饱饭了。
张姐把豆角泡了泡,炒了盘菜,吃着觉得比红烧肉还香。
这事被AHTV第一时间报道后,好多网友都来店里吃饭,有的特意点红烧肉,说“要尝尝能暖人心的肉”。
张姐也没涨价,还是按原来的价,只是每天炖肉的时候都会多炖点,要是遇到看着难的人,就主动问一句“要不要来碗饭”。
其实张姐没觉得自己做了多了不起的事,不过是给了一碗饭,加了点肉,可她知道,对那对祖孙来说,这碗饭不仅解了饿,更给了他们接着往下走的底气。
就像网友说的:“不是这碗饭多值钱,是这碗饭里的人心,比啥都暖。”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小事?可能是你难的时候,有人给了你一口热饭;也可能是你帮了别人,对方记了好久。
要是下次你遇到有人需要帮一把,不妨像张姐一样伸出手——你的一点善意,说不定就能让别人在难的时候,多一份往前走的勇气。





